成長痛?

2011031017:21
最近凱凱常常膝蓋痛,
有時痛起來連走路都有困難,
不知道是不是成長痛?

早上起床時,摸到凱凱的小腿,
發現凱凱小腿的肌肉非常僵硬...
成長痛或稱生長痛,這個名詞在約一百五十年前被西方醫界開始使用,是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身體產生不明的疼痛,常在下午或夜裡發生,又以下肢明顯,晨起時有跛行現象,經各種徒手理學及X光檢查,甚至血液分析、實驗診斷檢測,如無法明確鑑別的症狀,最後都會以它命名,屬傳統醫學「痺痛」、「歷節」、「風痺」、「小兒夜啼」的範疇。
    成長痛是膝關節附近的肌筋膜張力過大產生無菌性的發炎,發病時患者疼痛難忍,甚至哭鬧,但不會發燒,局部也不紅腫或溫度上升,長久以來被解釋為兒童骨骼成長較快時,肌肉與韌帶的增長速度趕不上而相對較短,故緊繃疼痛;也有人認為是白天遊戲、運動過量,肌肉疲勞所產生過多乳酸堆積來不及代謝,以致關節附近發炎,發生僵硬疼痛的現象,其實跟長高與否並沒有確切關係。
    根據臨床觀察,以患者與同齡的小朋友做比較,其全身肌肉顯得較為僵硬,軀幹柔軟度較差,且疼痛多固定發生於同側,只有少數兩側同時或交替發生,以膝關節附近疼痛最常見,依次為髖及踝關節,也會發生在腰薦與腸薦關節,中醫骨傷科的觀念認為,係全身骨架結構偏斜錯位,尤其下肢及骨盤附近最容易產生,再加上白天活動過度,肌肉代償性的收縮,到了半夜本身體溫和周遭環境溫度降低,於是造成關節附近痛覺神經受到刺激產生疼痛。
    醫師應提醒家長除了把發生的部位、時間、長度、頻率、消失原因及當天活動情形詳細紀錄供醫師參考外,可做簡單觸診檢測,讓小朋友採坐姿或俯臥,從背後以雙手指腹輕輕按觸兩側臀部、大腿、膝蓋、小腿、腳踝附近的皮膚及肌肉張力是否對稱,甚至會發現條索狀的肌束,痛處同側上下之肌肉特別緊張僵硬,再以望診觀察是否脊椎側彎或股溝歪斜及肌肉皮膚上的起伏、色澤、斑紋等現象,經常疼痛的部位與健側外形上是否對稱,如此就不難發現蹊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