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載~孩子上小學,爸媽疑惑大解析

2007080310:00

10054_line_003.gif
 
‧學前教育雜誌 2007/07/31 【文/黃美湄(學前教育雜誌主筆)】 你家寶貝是今年的小一準新鮮人嗎?大班的孩子已經從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生活與課程裡有了初體驗。趁著暑假,你和寶貝要開心地倒數計時,慶祝他升格當小學生囉! Q:真的不用先上正音班學注音嗎? A:在九年一貫課程中,語文學習是跨領域的,會在不同的課程裡接觸到;而注音符號仍維持10週的教學計畫(只上十週嗎?),即使學習國字後,也還是反覆在練習。小一孩子剛開始學習時可能辛苦一些,但隨著老師的進度,一定能學好注音,反倒是已經在幼兒園或正音班花了很多時間學過的孩子,在課堂上變得不易專心。 有經驗的老師和家長都建議,與其提早把小一的注音課程重複學一次,不如利用兒歌、遊戲、圖畫書來引發孩子的興趣,讓他觀察符號的圖像、認識符號的用途;在幼兒園的語文角落布置一些與注音有關的符號圖卡或CD,也可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;在家中有輔助閱讀的材料也很有幫助。 Q:握筆寫字姿勢和筆順該糾正嗎? A:當孩子還在塗鴉、畫字的年紀,無論手部動作的成熟度,或對文字圖像結構的掌握,都不需要刻意要求姿勢和筆順;可是一旦開始認真學寫字時,握筆姿勢、坐姿和筆順都要用最正確的方法。 握筆時,以食指和拇指尖夾握筆桿,靠在中指第一關節側面,用三指一起操控筆桿,無名指和小指頭自然彎曲,支持前三指而靠在簿本上,手掌保持中空。食指的第一關節不可用力彎曲,要用指尖著力。 寫字時,上半身要坐正,保持背直胸挺,不能彎腰、駝背或趴在桌面;胸膛離桌面約8~10公分,頭部稍向前傾;眼睛離簿本約30~40公分距離。在正確的姿勢下,運筆較輕鬆,視力也健康;正確的筆順可以幫助孩子記憶文字,寫出的字型也會端正好看。 Q:上學後情緒起伏大,怎麼安撫? A:每個孩子適應度不一,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老師的指令、語意,無法察言觀色,做出正確行為。例如上課時腳伸太長,踢到別人的椅子,被老師「警告」,而心情不好。 這時爸媽先要做到「陪伴和傾聽」,每天觀察孩子的生活,聽他說說學校的事,但不是追問他有沒有做錯什麼。 同時,也要教他應對方式,例如:讓他明白,老師說「警告」就是提醒的意思,所以要把腳放平,跟老師說:「謝謝老師!我知道了。」有了「陪伴和傾聽」,先接納孩子的感受,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難題和需要的協助。 Q:如何陪孩子做功課或檢查功課? A:一年級最常碰到的問題是,孩子寫一個字,爸媽擦一個字,孩子很挫折,爸媽也很火大。如果是全職媽媽能親自長時間陪伴孩子,最好是孩子做功課時,媽媽在一旁看書或做靜態的事情,孩子有疑問時再問,也感覺到一起學習的家庭氣氛。寫一個段落,和孩子一起討論,哪個寫得好,哪個差一些,除了錯誤必需改正,對於不是很滿意的字,可以先約定改幾個,讓孩子自己判斷、自己選,不要全盤否定他的努力,更不要一直碎碎唸。 職業婦女若需要仰賴課後照顧,不要認定非上才藝安親班不可;學校本身的課後照顧環境,讓孩子寫完功課還有足夠的空間活動或運動,對精力旺盛的孩子是較好的選擇。而下班後,花個兩三分鐘先看家庭聯絡簿,可避免忙完家事,夜深了才發現第二天上課需要孩子帶某個材料,找不到地方買。 Final Check:開學後一定要做的事 ◆陪伴和傾聽:無論是課業學習、人際關係或生活事件,爸媽都要時時保持陪伴與傾聽的態度,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支持。上班媽媽雖然無法在孩子一放學就傾聽他的心聲,但可以藉由打電話、寫小備忘來傳達愛意。 ◆在家吃早餐:吃早餐對健康和學習都很重要。一早食慾未開,至少要先吃進營養的部分,如豆漿,再帶個小點心。趕時間的媽媽,不妨前一天買好土司、煎好蛋、洗好生菜水果,早上只要把材料夾在一起,就很美味營養,蔬果還可隨季節變化。 ◆提早上學去:不要總是趕最後一分鐘進教室,或甚至遲到。提早一點到學校,可以有時間和其他孩子交流,有益人際關係。上課前經過緩衝時間安定下來,也比較容易專心聽講。 █本月其他精彩報導◆主動學習,決定孩子的高度◆養成學習力,爸媽能幫什麼忙?◆共玩媽媽,讓學習更深入◆心態致勝,學會看重自己◆關懷力從信任教起 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《學前教育雜誌》7月號】 © Happy Link, Maoji